一切的开始:伦敦动物园不完全游记(3)大猩猩王国
(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老公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亲自揭幕,而女王殿下本尊则是伦敦动物学会的赞助人,王室成员在野生生物保护上的亲身示范,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和感召不言而喻)
从水族馆大门出来,正对面就是大猩猩王国。这里生活着盖伊的继任者,一家五口西低地大猩猩,主雄库姆布卡(Kumbuka),雌性埃菲(Effie)、萨伊(Zaire)和穆祖库(Mjukuu),以及穆祖库于2014年12月生下的小公主艾丽佳(Alika)。西低地大猩猩是体型最小、家庭群规模也最小(平均仅由6只成年个体组成)的大猩猩亚种,成年雄性体重140 kg,雌性75 kg,分布于西非加蓬、喀麦隆、赤道几内亚等国的低地热带雨林当中。由于人为捕猎、砍伐雨林和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,种群数量在60余年间减少了80%,因此西低地大猩猩的种群现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评估为极危(CR,critically endangered)。作为欧洲动物园广泛参与的一项大猩猩繁育项目的一部分,库姆布卡于2013年5月从佩根顿动物园(Paignton Zoo)来到伦敦动物园,而小艾丽佳的诞生,真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!
库姆布卡一家
(这一家子都是在动物园里出生的,而且都来自不同的动物园,其中萨伊是1974年出生的,岁数比我都大!中间下方的图片讲的是环境丰容enrichment,工作人员想尽办法让大猩猩们的生活过得充实)
(内容丰富,介绍了食性、分布、栖息地和面临威胁等方面的信息)
(事实上在现生灵长类当中,成年雄性大猩猩在社群里的意义和作用,与我们人类社会的父亲角色最为接近,他会积极参与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,跟自己的雌性配偶的伴侣关系也常常会保持一生)
(Be Thoughtful 明理,Be Quiet 安静,Be Kind 善待)
(木桩和交错的缆绳可供攀爬,photo by 居明)
(雄性大猩猩的头顶更加凸起,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背部的毛色会逐渐变浅,最终会变为灰白色或银白色,由此被称作“银背”sliverback。据估计雄性要到18岁才完全成年,看来生于1999年的库姆布卡应该很快也会变成一只威武的银背啦!photo by 居明)
(很有历史感的说明牌,右二就是盖伊,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会感到生活在这里的是一只只鲜活的生命,而非供人娱乐的玩物)
(展区内有个电视,滚动播放着饲养员们聊自己跟库姆布卡一家朝夕相处的经历和感受,很生动也很有代入感)
这个展区除了西低地大猩猩,还展出了另外三种灵长类:
(分布于非洲中部,跟其他Colobus 属成员最大的区别就是背部向下及两侧伸展的白色长毛;这里展示的应该是生活在东非高海拔地区的指名亚种或
caudatus 亚种;为了适应于高海拔的寒冷环境,这两个亚种的皮毛变得更长更浓密,也更受到人们的青睐,从而受到严重的捕猎压力)
(仅见于西非科特迪瓦、加纳和布基纳法索三国,整个非洲大陆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,野外种群数量估计不到1000只了,伦敦动物园的圈养繁殖意义重大)
(所有在伦敦动物园诞生的宝宝都有这么个蓝色的标牌,这里讲的是2014年5月13日出生的小白枕白眉猴Delilah,还专门强调不要投喂以免伤害到小家伙)
除了上述三种非洲居民,这里还展出了亚洲的黑冠猕猴(Macaca nigra)
嗯,黑冠猕猴这个名字可能很不熟悉,但这张照片您很可能见过
(2011年,英国自然摄影师David Slater到印尼拍摄黑冠猕猴,不知道怎么他灵光一现,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后,把遥控器放到猴群能够碰到的地方,于是乎便有了上面这张黑冠猕猴的自拍照)
(黑冠猕猴兴奋是头顶的毛发会立起来,它们仅分布于东南亚印尼的苏拉威西岛及其邻近岛屿,由于受到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的影响,其种群数量在过去
40年间减少了80%,也因此IUCN将它的濒危受胁状况已被评估成了极危)
物种说明牌
(猴和猿都被称作灵长类,二者在外观上的最大区别就是猴往往有着一条明显的尾巴,有意思的是,黑冠猕猴的尾非常短,仅约2 cm长)
(室外运动场,其实最右边的那只怀里还抱着个小家伙,对!就是那个白点。必须要点赞伦敦动物园的繁育工作,尤其是对珍稀濒危种所付出的努力)
和大猩猩比比个儿
(伦敦动物园里经常有这样寓教于乐的互动展示,看看大猩猩的手脚跟我们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?站在那个秤上还可以看看自己的体重跟一只成年雄性大猩猩的差距,完全不用减肥哒!)
(知道我经常出野外工作,很多人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深山老林毒蛇猛兽危不危险?其实恰恰相反,对于野生生物而言,我们人类才是最危险的存在啊。感谢拉果姐妹的友情出镜,photo by 居明)
未完待续...
原创文章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需转载,烦请联系本人